回首頁|網站導覽|常見問題集

分享生命,見證愛─2019生命教育分享會報導

分享生命,見證愛

2019得榮基金會生命教育分享會報導

志工/曾雅蘋、王佳音

十一月三十日上午來自超過50處志工團的179位志工齊聚一堂,以一首詩歌揭開分享會的序幕,這首詩歌不僅說出了生命教育的使命,同時也勉勵參與服務的志工們,透過一切的傳輸與接觸使我們成為愛的撒播者,接下來先後進入志工團的見證分享以及專題的探討。

 

首先由桃園市志工的滕以勳分享跨區服務上的經歷。他以「秉持著業務的精神,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服事」與志工共勉之。他在去年成果展由基金會引薦,認識了大溪至善高中新任的劉校長,他十分肯定生命教育,盼能將課程帶給至善的學生。於是在畢業生統測完以及畢業前夕,為九個高三畢業班開設了課程,為要抓住最後的機會撒下生命的種子。然而,號聲響起便要招募志工,但大溪志工團長者居多 ,何處有志工呢?在經過尋找、協調與溝通後,便開闢了一條新路:大溪、楊梅、新屋、中壢、平鎮等區的志工。大夥開始每週兩次,超過一小時的車程,有時還歷經暴雨的洗滌…終於完成了這個「不可能的任務」過程中的點點滴滴,對於志工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,在與這些學生們相處看似不長的日子裡,志工們一再學習在與學生接觸中找出他們的優點、長處,並主動的予以肯定和珍賞。志工們的付出獲得校方大力的肯定,今年暑假校長就與我們一同排定課程,董事長的回饋:「生命才是一切的源頭,固本後才有其他發展可言。」更激勵著志工們繼續向前邁進,不論人數的多寡、時間的長短,志工們本著「仍然當愛,仍然當給」毫不保留的貢獻每個寶貴的人生經驗,讓生命與愛繼續流動。

 

接下來是由台北市第四志工團湯玲玉分享社區的生命教育。志工團在中山國小服務生命教育時深知家庭培育的重要性,期待生命教育之價值能更深的扎根在生活中,藉由一次在國小操場戶外兒童排的省思,以及成果展時看到的「故事屋」,激發了在中山國小學校附近社區晴光里開辦「快樂故事屋」的構思,透過不同的活動將生命教育課程延伸至社區,開始與孩子的家長有第一線的接觸。故事屋的內容包括了:主題歌、複習上週操練項目、主題繪本時間、親子遊戲及散會歌。志工團不僅製作了招生海報,同時也註明邀請家長一同參與,透過活潑的課程設計,不僅家長、孩子一同進入課程的內容,更促進了親子關係。志工們的熱情與無私的付出贏得了晴光里里長的肯定,不但主動開放每週五晚上里民服務處給故事屋使用,里長自己也和先生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一起參與,並在里民Line群組上公告訊息,提醒家長記得帶孩子們來參加。兩年多來共服務了72個兒童、34個家庭,週週藉著生動的課程以及好品格的養成,將生命教育的價值落實於家庭生活中。

 

臺北市立大學生命教育服務社社長林潔安分享了社團經營的危機,如何認真思量生命教育社團在校園裡存在的意義,以及如何經歷復興的過程。後來,透過創新的異想發展不同的課程,並藉由活動讓社員展現自我,加上跨校分享、戶外活動等讓社員們的心靈得著補給。在一年的經營下,新生增加將近10位,經歷社團經營的轉變,也盼望北市大生命教育服務社能為著理想繼續往前。

 

以上三組見證令許多志工團羨慕,紛紛提出目前面臨的困境,盼望得著解答或引導。因部分志工團於校園授課受到拘束,不如從前容易;另有志工團請教備課資料,以利授課讓學生不覺乏味,能心如好土接受生命的澆灌。基金會方面,對於志工團的發言提出回應,深知志工們身處第一線的辛勞,因而有這次分享會,藉以給予鼓勵。而面對現況是越來越艱難,越來越不容易,若是我們態度謙和、不放棄,相信仍有果效。

 

在見證回應後就進入專題的研討,得榮基金會副執行長梁志暉勉勵志工們要不畏艱辛,彼此扶持鼓勵,在多變的社會中仍然堅持注入一道生命的暖流。因為生命教育是一種長時的經營,志工們透過生命教育讓人看見生命的美好,也透過志工服務大量接觸人群,讓愛流動;同時生命教育志工實際的生活,因為生命教育就是一種生命的彰顯,使我們能有超越的活出,讓人不僅喜歡我們,也接受生命教育所帶給他們的好處。

 

台北市第51志工團志工劉慧潔分享延伸關懷活動的設計,其概念精髓就是期許自己能夠成為孩子的哆啦A夢,透過特別的道具製作增加驚喜感,滿足孩子對快樂的渴求,透過許多精心設計的情境布置創造一種幸福的感受,讓快樂在孩子身上能夠久一點,並期待這些精心的設計能化做一種感覺…將來有一天孩子還會再想念起來的懷念味道。

整個分享會在志工們彼此的問安與互相的激勵下圓滿完成,透過分享更激勵了志工們繼續奉獻,使一地的所得的祝福成為別處的祝福,繼續傳播生命的希望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