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多媒體動畫應用於生命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成效

中華科技大學文創與數位多媒體系講師

曾麗玉

台灣生命教育的推動自1998年由前台灣省教育廳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計畫開始,經2001年「生命教育年,教育部函頒「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(2001-2004 年),生命教育的推廣往縱向發展,從小學到大學十六年一貫的生命教育實施。 至現今2014 至2017年間,生命教育推動往橫向發展,擴及家庭、學校到社會層面;並進而縱向深耕,從學前延展至成人終身學習階段,尤其是對特殊與弱勢族群的觀照。「綜合觀之,近二十年間政府從中等學校開始,逐步縱橫推動生命教育,計畫施及全民教育,凡是國民、公民、甚至在台灣校園就學以及在台灣居住的社會人士,都是生命教育實施的對象,上下致力落實生命教育內涵,使之蔚為台灣特色教育,經此而與國際友善分享和交流。

課程承〈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〉(2014-2017年),採生命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模式,利用大眾化的影音網站、數位多媒體動畫等傳播媒體資源,搭配素養 導向議題,統整教材教學示例以推動生命教育。數位多媒體動畫以生命小故事〈一 碗麵的啟示、〈敬業樂業一點燈人生〉、〈把這份情傳下去〉與〈吉諾特的一封信〉 等融入課程教學。

教學對象設為大學校院年齡層的青少年。根據青年輔導委員會《青少年政策 白皮書》(2005年),青少年(adolescence)時期是大約從12歲成長至24歲成熟期(grow into adulthood)的這段成長過度階段,這段時期是陶塑青少年性格進而 人格成熟定型的重要發展階段。如何在各學程階段各科彼此推擠課堂數的現狀中, 將生命教育設為必修必選雖是好的,但卻是不夠的。因為生命教育是終身教育, 不只人文社會、職業與企業倫理、自然科學等,生命教育提供各學科領域研究發展,所以現今如何將生命教育融入各領域課程,是現階段生命教育普及深耕推廣必需的看見(vision)。

課程搭配數位多媒體動畫,與素養導向議題討論,聚焦於生命教育的四個主題單元,包含感恩篇、敬業樂業、社會關懷與人性教育,以提昇「知識我(系共問題)、「社會我(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)、與「超越我(探詢生 命意義、內化價值觀、追求至善)等生命教育核心素養,期使達到「培養具備健康身心、理性頭腦及美麗靈魂」的生命教育宗旨。茲舉感恩與敬業樂業多媒體動 畫運用於生命教育為例:

一、感恩篇:〈生命小故事:一碗麵的啟示〉

「珍視生命教育,學會感恩回饋」是教育部於2010年〈當前教育政策方向〉 所提五個主軸(全人教育、生命教育、終身學習、完全學習、健康校園)中所採 取的六個重要策略之一,盼望能教育學生成為「社會好國民、世界好公民,讓國 家更有競爭力,人民生活更美好」。「感恩」是人文素養的重要內涵,「學會感恩回饋」除了透過認知、情境學習,也需經由生命自覺,才能帶進生活實踐。

〈生命小故事:一碗麵的啟示〉編劇自網路文章,原作者佚名,故事描述阿芬與媽媽吵架離家出走了,身上一毛錢都沒帶,肚子餓了,麵攤老闆請她吃麵,阿芬吃了幾口,竟然哭了起來。老闆問說怎麼啦?阿芬回答說:「沒有啦,我只是很感激!」「我們向來不認識,您竟然對我這麼好,願意煮麵給我吃!可是… 我自己的媽媽,我跟她吵架,她氣到把我趕出來,還叫我不要再回去!…」老闆「聽了,嚴肅地說:「小姐啊!你怎麼會這樣想呢?我才煮一碗麵給你吃,妳就這麼感激我,想想看,妳自己的媽媽,煮了十多年的麵和飯給妳吃,妳怎麼不會感激她呢?怎麼還要跟她吵架呢?」…..(以下省略)

當同學觀賞動畫短片後,除了在課堂中進行感想交流,也鼓勵同學進入線上 討論區進行議題討論:「在欣賞〈生命故事:一碗麵的啟示〉動畫影片後,試發表您從中可以學到什麼、有什麼啟發?」學習心得發表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成效 評量方式,其優點能在感恩認知、感恩意識、感恩反思與自覺等各個面相,看出學習成效。

而透過動畫短片設計與其中故事情節的鋪陳,既可以凝鍊課堂時間進程,又可聚焦感恩氛圍,隨著情節的發展,逐步引發同學回憶、反思個人成長經 驗中的歷歷幕幕,觸發深層生命的自覺,進而導引出日常生活、學習與工作中的感恩情意與實踐。實驗設計共有八班閱讀書寫班學生(每班人數 20 至30人)皆參與議題發表,從中隨機抽出兩班共計54位學生,將其所發表的學習心得內容 分成:感恩認知、感恩情意/意識、感恩反省/自覺等幾個學習層面作分析。

所謂「感恩回饋認知」是指學生理解教材傳達感恩理念;「感恩情意意識」是指 影片激發學生感恩意識與情意;「感恩反省/自覺」是指影片激發學生反思、反 省過去對父母感恩回饋的情意、意識以及感恩態度、實踐不足或不佳,自覺應當對父母做到感恩回饋。感恩學習層面質性分析統計顯示:1.感恩回饋認知 53人; 2.感恩情意意識 53 人;3.感恩反省/自覺 48 人。綜合分析,學生多能理解教材傳達感恩回饋理念,透過數位多媒體動畫短片,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意識與情意,進而引發學生深層自我反省,自覺過去對父母的一些態度或行為不佳,自發對父母心存感謝,同學的分享中表達了對父母的感謝、從心裡感謝父母的養育與關愛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