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|網站導覽|常見問題集

學習在自我成長中關懷

得榮基金會董事長

劉天元

一個國中女孩,與母親起了強烈衝突後,便氣沖沖的出門。她不解平日愛她的母親,為何不講理。離家後,她肚子餓,卻怒氣未消,不願回家,但又身無分文。正巧她經過一家熟識的麵店,香味撲鼻,老闆看見她,便招呼她入店,而她不知如何是好。

老闆看出她的為難,就以週年慶為由,免費招待。女孩享受一碗熱騰騰的麵,感到幸運又溫暖,一面連聲說謝,一面淚水盈眶。老關關心的問她發生何事,她便說出與母親的衝突。

老闆傾聽後,回應女孩:「妳是個好孩子,懂得感恩,我請妳吃一碗麵,就心存感激。而我只不過是個外人,偶爾對你關心一下,但妳母親不同。試想妳從小到大,她為妳做了多少頓飯,作了多少事,她實在是妳該感恩的對象。快快回家,媽媽一定著急的等妳回家吃飯。」女孩聽完這話,心中打不開的心結頓時釋懷,謝過老闆便回家了。

青少年的成長有許多瓶頸,他們生命力旺盛,急於成長、急於探索、急於嘗試。他們有夢想、有渴望,但他們沒有耐性把所有的事想清楚了再作。他們也無法全然因為長輩的愛心勸勉,而停止他們對人生所有的熱愛與嚮往。許多時候,孩子到青少年時期時,成為父母的夢魘,成為父母在養育上的瓶頸。他們此時,無法溝通、不可理喻、惡言頂撞、面目可憎,常使父母痛不欲生。此時的青少年對於學校、師長,也構成許多無解的困擾。

然而,在生命教育的實施中,逐漸體會,在培育孩子的事上,我們自己也需要許多的成長。照顧嬰兒、餵養幼兒,是一段辛苦卻快樂的事,雖然耗費體力,卻能享受他們快速成長的喜悅。當旁人的稱讚之聲四面而來,「可愛啦!好可愛啦!」更令我們感到滿足、有成就感。

然而,孩子天天成長、天天改變、漸漸更懂事時,我們在對待孩子的事上,依舊沿用著我們多年對待孩子的觀點與態度,沿用著我們多年來對孩子們的口氣與姿態;這就不知不覺的產生並築起了與孩子之間隔閱的牆。我們不覺得,孩子們也不明白,為什麼最愛他們的父母,這麼不可理喻。父母也感受到可愛的孩子逐漸不可駕駛,生活中,隔閡越來越多,對立越來越強,衝突幾乎無法避免。

生命教育幫助我們認識生命成長的要素,體會生命成長的關鍵;藉此使我們了解,培養成長中孩子,不是完全沒有途徑的。培育者一定要明白、領會生命發展的要訣。前面小女孩與麵店老闆的故事,似乎很簡單,但其中的要訣是什麼呢?為何小女孩可以接受老闆的勸撫呢?老闆勸戒孩子的道理也無玄妙之處,這些事怎麼發生的呢?

當然其中最主要的是老闆這個人,他的確不是只賣麵、只賺錢的人,他有一個關懷人的心,他是一個關懷人的人。再者,他藉著一碗麵成了小女孩的朋友。朋友與父母、師長全然不同,父母師長已有既定的身分,有了高一階的立場,有了管教的權力與地位。這會使許多的溝通失去了平衡,造成雙方都有損失的風險,形成對立衝突的原因。朋友全然不同,沒有這一切的問題,容易使人有平行的溝通,容易理性的接受許多觀點。

之後,他藉著肯定小女孩的表現,認為她是個令人悅納的好孩子。父母師長非常容易在溝通中,習慣性的點出孩子的缺失與不足,讓孩子在未達到溝通主題時,先被否定,無法單純的討論議題。同時讓他們一再的感受到,因被否定而有的人身攻擊,於是,失焦的爭論與主題無關的事物,痛苦無比,導致更無法溝通。

接著,他以孩子的優點引導孩子,走進一個良性的途徑與正向思考當行之路。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理性、善良的生命,就得看我們如何引導他們,如何發展孩子的生命。好的養育者並非只是成為孩子生命的導師,乃是引導生命發展出生命的豐富、生命的多元、生命的多彩多姿。因此,我們真得學習在生命教育的理念裡,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好的養育者,使孩子們一生能靠自己來體會、努力,好發展他們燦爛的人生。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