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教育課後關懷與資源運用
得榮基金會於六月十日,在信基大樓舉辦「資深志工成長活動」,邀請衛生福利部中區兒童之家主任─杜慈容女士,根據她個人社會工作的專業,以「生命教育課後關懷與資源運用」為題,提供志工實務層面之相關協助。當天共有近七十位志工參加。
杜女士在政府部門任職多年,她認為工作就是神量給她的祭壇,她是以事奉神的心服事人。當她來到中區兒童之家,就常有禱告和尋求,後來便開始醞釀生命教育的工作。
一、前奏曲:需要經過預備的過程
她以兒童之家為例;她到職後,天天為孩子們禱告,把每個孩子都禱告到主面前。接著,在尋求與身體的交通後,就安靜等候主的帶領。同時,關心孩子們實際的需要和情況,因而在辦公室開了「五餅二魚小舖」,並放置「性格童話繪本」;不僅供應各式零食飲料,滿足孩子們吃的需求,有空更陪孩子們閱讀繪本,進行「家聚會」。過年期間,杜女士贈送「福袋」給每個孩子,其中寫上她對孩子的關心,並附上經節卡和福音貼紙;往後,她更常常親手作菜,「愛筵」孩子們。藉此,慢慢建立與孩子間的親密互動,無形中也增進了她與同事間的信任關係。
二、進行曲;實施生命教育課程
在進行階段,志工們要扮演撒種者、陪伴者、預防者和見證者,四重的角色。不僅傳達生命教育理念,給予正確人生觀;更要學習傾聽、陪伴孩子。若發現孩子有任何異狀,也要及早回應老師和校方,以保護孩子免於任何不當對待。然而,服務過程,難免遇到挫折和打岔,杜女士提醒志工要多禱告代求,憑智慧行事,在每次授課前,要有充分的預備,並與校方保持良好的溝通,以贏得信任。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,活出基督馨香的見證。
後續關懷是生命教育服務過程中,最艱困卻最有價值的階段。這階段若沒有堅持下去,就枉費了前期辛苦建立的信任關係。所以志工需秉着「救人就救到底,差一哩路就前功盡棄」的信念,將這些孩子引導到正確的生命道路上。為此,志工們需要尋求三方面的配合:那靈的引導、身體的感覺和環境的配合(校方),之後再考量時機、方式、身分、形式和地點,尋求合適的後續關懷和照顧方式。
生命教育是一長期奮戰的工作,志工要以「有心想作,非作不可」的精神,藉着禱告求神開路,並在同心合意裡,盡力堅持,就會在人身上看見神的作為,而有生命的收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