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頁|網站導覽|常見問題集

2011/01得榮少年寒期公共服務

主題:最自然的互動,最忠實的朋友

一月二十二日,基金會與各地社區關懷老師,趁著假日,帶領得榮少年,進行一整天以生命教育為內涵的「公共服務學習」。考量近半數的得榮少年是新案,為了引發學習動機,基金會與「台灣狗醫生協會」合作,讓得榮少年與活潑可愛且訓練有素的狗兒配搭,共同為「恆安老人養護中心」的長者帶來歡樂,並在團體活動中突破人際相處的關卡。 原來,狗狗必須與主人共同經過該協會專業的訓練(基礎班、中級班、高級班),通過考試和身體檢查,再完成四個小時的實習,方能成為「狗醫生」。在養護中心,得榮少年學習關心需要照護的阿公阿嬤。只要簡單的幾句問候、按摩肩膀、推推輪椅,就可以把愛傳達到他們心中。得榮少年也幫著阿公阿嬤接受狗醫生的輔助治療:撫摸、擁抱狗狗,替牠們梳理毛髮,丟接球遊戲,給予狗兒食物,為狗狗套圈圈;這些對常人來說易如反掌的動作,對養護中心的長者卻是需要數倍以上的時間與努力,才能完成的身心復健運動。活潑好動的少年,此時耐心的在一旁加油打氣,讓阿公阿嬤笑得好開心。

事實上,有的狗醫生曾經是流浪狗。「流浪狗也能作醫生!」得榮少年從活動中思考到自己的生命,如何才能更有價值,更能發光發熱,造福人群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對於第一次見面的人,狗醫生即能在自然的互動中,流露正向的關懷,以及深度的信任關係。這給得榮少年帶來相當的啟發,倘若自己效法狗醫生的精神,必定能提升自己在家庭、學校的人際相處能力,發揮最積極正向的影響力。

活動末了,生命教育主任引用聖經,給予得榮少年一些勉勵,並向大家介紹一位「最好的朋友」。人與人之間各種良性的互動,都可以在朋友關係中尋得。大家在對「好朋友」下定義時,可以洋洋灑灑,開出許多條件。然而,若是反觀自己,我們能成為別人的「好朋友」嗎?大家都只有面面相覷。

狗所以能成為人的醫生,完全在於牠身旁有一位好朋友,餵養牠,陪伴牠,訓練牠。照樣,在我們的生活中,也有這樣一位良師益友,能隨時隨地幫助我們,甚至醫治我們的身心靈,給我們最正面的影響,而絕不會棄我們於不顧。這位最好的朋友,就是為我們捨命的耶穌。祂如今像生命的氣一樣,等著要進到所有接受祂的人裡面,與他們同在,照料他們。但願每位得榮少年,都能有這位耶穌,作他們一生的好朋友!

從這次的活動學習單,可以看見得榮少年在養護中心的服務中,思考了「陪伴」與「關心」的重要,對「朋友」有了更深的體會。此外,三位社區關懷者的全程參與、扶持,使得榮少年得到更全面的照顧,也是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。感謝大家的配搭!

20110122公服照片

分享